文物中国结:明皇陵石像上的盘长结饰品

阅读:14 来源: 发表时间:2025-04-05 17:59

千年绳结映古今:明皇陵石刻解码中华服饰美学密码

源于上古先民结绳记事的中国结,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。如今众多游客来到凤阳明皇陵石刻——文官身后寻觅600年前的服饰中国结。



在安徽凤阳明皇陵神道两侧,32尊明代石像生静立六百载,文官像腰间垂落的绶带浮雕意外成为解码中华服饰美学的活化石。

这些镌刻着传统中国结纹样的石雕,不仅凝固着明初工匠的精湛技艺,更串联起跨越时空的华夏衣冠密码。


这座安眠着明太祖双亲的皇家陵寝,以其规模宏大的石像生群闻名于世。从威仪赫赫的獬豸到温驯的石羊,由控马官到文武重臣,每一尊都承载着特定的礼制象征。近日引发考古界关注的,却是文臣造像腰间看似寻常的绶带——那些以阳刻技法呈现的"万字结""盘长结",竟与上古结绳记事一脉相承,勾勒出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演进轨迹。

文物中国结:明皇陵石像上的盘长结饰品

自周代士大夫腰间垂挂的玉组绶,到唐代贵妇披帛末梢的同心结;从宋代官服上的环佩结饰,到明清旗袍精致的盘扣,这种源于实用绳结的艺术形态,历经三千余载已演化为承载吉庆寓意的文化符号。石刻中的明代官绶结,恰似历史长河中的时空坐标,既延续着《周易》"上古结绳而治"的文明记忆,又暗合"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"的东方情韵。


驻足这些明代石作前,现代人仍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震撼:坚硬青石上,匠人用錾刀勾勒的绳结纹路,既有青铜鼎彝的雄浑气韵,又具丝绸帛画的飘逸灵动。深浅相宜的刻痕间,三转两绕便幻化出虚实相生的韵律,令人惊叹于古代匠师"化百炼钢为绕指柔"的艺术造诣。


南京大学服饰史专家指出,这些石刻结饰的发现,填补了明代官服制度研究的实物空白。当游客们在智能手机镜头前惊叹时,他们记录的不仅是凝固的艺术,更是流动的文明——从甲骨文的绳结符号,到航天器上的中国结挂饰,这根贯穿古今的文化纽带,仍在续写着属于东方的美学传奇。


文物中国结:明皇陵石像上的盘长结饰品

    标签:
    声明


    搜索
    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